默知君草

典型见一个爱一个到处爬墙
热爱炒冷饭和重温时泪

灯祭

本来是打算今年中元再发的,结果临时查资料来了脑洞,就忍不住码了,那就中元节的时候再码一篇吧。

*ooc预警,私设如山

*微历史向

*标题是瞎起的

  

  

  

        七月半不是民间流传最广最久的名字,却算是我最早的名字,只能算是一个稍微特殊的日子的命名。

  

  百姓所熟知的大概是从前不久的大唐皇帝所固定下来的节名“中元”。

  

  那时还属于道教的“中元节”渐渐被天下人所了解,作为民间的传统节日。


  

  至少那一刻,我是欣喜的,被人承认的快感是我怎么样都无法描述的。

  

  那一年的七月十五,我手捧荷灯站在河道边,一盏一盏地放在缓缓流淌的流水之上,空着手或带着手工荷灯的孩子们有说有笑地靠近小河,在不知谁说了句“嘘,别惊动了鬼魂们”后纷纷闭嘴。

  

  他们蹑手蹑脚地走到小河边,像我那样依次将荷灯放到水上,看着五颜六色的荷灯们顺水漂走,他们轻声细语地在说些什么。

  

  “希望您能在天堂衣食无忧。”

  

  “请安息……”

  

  说着说着,还有女孩小声的哭了起来,她的同伴们手忙脚乱地安慰她,生怕惊动了亡灵。

  

  我无奈地笑了笑,孩子们真可爱。

  

  “那边的……是什么啊?”

  

  “你别吓我啊,我胆子很小的!”

  

  “好像鬼啊…”

  

  “啊!”

  

  “嘘……你们小点声……”


  

  “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道士?”

  

  他们开始注意到我了,并在不远处对我指指点点的,我放下手中最后一盏荷灯,朝他们走了过去。

  

  “他过来了!”

  

  漂流的荷灯们罩了层缤纷的光晕,带着人们最真挚的祈福。

  

  我先开口问道:“你们是来祭祖的吗?”

  

  “是啊,今天可是中元节啊,听说在中元节放荷灯能给没主的鬼魂照亮回家之路!”

  

  “为我在天堂上的祖母祈福!”

  

  孩子压低突然拔高的音量,虔诚地放下一盏荷灯。

  

  “你也是来放荷灯的吗?”

  

  “嗯,我的已经放完了。”我露出空出的双手,朝他们挥了挥,“时间不早了,记得早点回家。”

  

  “可我还想去看道士的法会……”

  

  “小心鬼魂来了哦

  

  “呀——!”

  

  我笑了笑,转身离开。

  

  

  

  

中元节前几天,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,卖时鲜瓜果的,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,色彩斑斓,叫卖声不绝于耳。

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,大的有七八尺,引人注目。


  

  而无家可归的半透明的鬼魂们在我身边飘来飘去,半天没有说话。

  

  我刚想拿出普渡牌,其中一只立刻阻止了我:“别,盂兰盆大人!我还不想被超度!”

  

  “我还有话没有说!”


  

  “请等等!”

  

  一只言起,众起附和。

  

  我无奈地放下手,却突然意识到刚刚那只鬼叫的名字并非“中元”。

  

  “你刚刚……说什么?”

  

  “我还不想被超度。”

  

  “不是这句,不……你刚刚叫我什么?”

  

  “盂兰盆大人,怎么了?”

  

  “盂兰盆?可我不叫盂兰盆啊?我是中元。”

  

  “您不是也叫盂兰盆吗?不是同一人吗?”

  

  我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,虽然我和盂兰盆的生日一样,节日习俗也几乎一样,只是还是会有些差异。

  

  不过,也不可能会混淆成同一节日啊?

  

  可事实证明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世人同那些鬼魂一样,以为这是我的两种叫法,将我和盂兰盆的习俗混用,渐渐成了民间的习惯。

  

  我无力纠正,就任其发展到了部分人们意识到也懒得去改的地步。

  

 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像是我的新一段旅途。


  

  

  昔日的孩子可能一个接一个入了坟土,作为旁观者,我会永生不死地见证着这一切的发生。


  


  我以为我会悲伤,一度见惯这些场面后,我的心又如平常一般平静。

  

  生老病死不过是正常现象罢了。

  

  我淡然地放下荷灯,继续着自己的超度工作。

  


  


  

  千年来,我曾以为荷灯是不会变的。

  

  它们会在那一天静静地流淌在河中,享祭死去的灵魂们。

  

   我感叹着茄子制作的荷灯如海般的壮观,哪料琼海的茄子灯海就是我的旅途的终点。③

  

  那段时期是我的噩梦,是所有节庆的梦魇,除了清明。

  

  可最终,只有我没有熬过来。

  

  “什么鬼节,不过是以前的封建迷信思想而已。”


  

  “世上根本就没有鬼。”

  

  

“中元节不是和清明节一样的吗?”

  

  “中元节是什么?”

  

  

  

  随着名为“中元节”的没落,清明传承下祭祖追远的文化,我则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。

  

  我几乎失去了一切,道教的兴衰,节日的取缔,知道我的人也越来越少。

  


  

那场荷灯恍然如梦。

  

  或许,就是我的梦吧。

  

  越来越想不明白我继续存在着的意义了。

  

  “中元大人,中元大人?”

  

  我寻着声音回头。


  

  是个孩子模样的小鬼。

  

  “您的荷灯还没点呐。”

  

  “……什么荷灯?”

  

  “您睡糊涂了吗?”

  

  “今天可是中元节啊。”

  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

注释:

  ①据说中元之日,地宫打开地狱之门,也是地狱开门之日,众鬼都要离开冥界,接受考校,有主的鬼回家去,没主的就游荡人间,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,因此又称鬼节,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,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。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,道士建醮祈祷,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。

  使用“中元节”这个词汇指代的七月十五,其实是“地宫赦罪日”,而民间俗信中,这一天祭祀的鬼并不专为祖先亲人,也包括了孤魂野鬼。

  

②不知是巧合,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,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。以至于后世以为,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。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,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。

  ③60年代中期,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七月半祭祖,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,非常壮观。

  ④“文革”时期,除了清明节,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,七月半祭祖节也没能幸免。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,传统节日逐步回归,但七月半祭祖节却被冷落了。

  ⑤到了当代,虽又重提传统文化的复兴,但“七月半”祭祖追远的文化意蕴很大程度上与清明节共有。加上由后期演变成的“中元节”所赋予与鬼魅“迷信”的密切关联,所以在现有的节日体系中并没有得到突出。如今原始内涵的“七月半”祭祀活动,多是民众自发地、零星地在家庭内举行,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性。

评论

热度(22)